長者營養不良 點算好?(上)
二零一八年十一月十九日
澳洲註冊營養師 黃潤珊
不少老友記會說 :
一把年紀,不需要吃這麼多,清清淡淡才健康!
事實上,長者較一般成年人更容易流失肌肉,所以蛋白質需求也較一般人高。香港醫護聯盟去年一項調查發現,七成受訪長者以碳水化合物類食品如粥、粉、麵包等作主食,卻缺乏進食含高蛋白質的食物,如蛋、奶和肉。
然而,要是長者長期維持能量及蛋白質不足的飲食,將會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。那麼,要避免這種情況,在飲食上可怎樣做到既健康又富營養呢?
營養不良 會過輕或過重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,營養不良指攝入能量或營養不足、過度或失衡。
因此,無論是營養過盛,導致長者有肥胖或慢性疾病的問題,或是營養攝取不足,導致體重下降,均屬於營養不良。長者因為身體功能退化(如味覺及活動能力退化),較容易遇到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兩極情況。
![]() |
長者有肥胖或慢性疾病的問題,或是營養 攝取不足導致的體重下降,均屬於營養不良。 |
過重的長者,應該維持均衡飲食,並依照慢性疾病之種類調節飲食。營養師會依據長者個別情況及病歷,針對性地提供飲食建議。
及早偵察 預防營養不足
以下情況,有機會是長者營養不良或營養需求增加的警號:
無故體重下降,可能代表長者開始出現營養不足情況,建議每月為長者磅重及紀錄體重。
若發現三個月內,體重有大幅下降跡象,即體重下降5%或以上,或長者有持續性體重下降趨勢,便應該開始從長者的膳食入手。
牙齒問題、吞嚥困難、藥物影響、自我照顧能力減弱等,都是令長者進食量減少的成因。
家屬可以觀察長者的進食情況、剩菜量等,以初步評估胃口欠佳成因,如懷疑涉及吞嚥困難、餐膳問題或自我進食能力不足,應經醫生或專業人士作進一步評估。
以上身體狀況使長者營養需求增加,就算食量沒變化,身體的營養仍然會有不足的情況,長期的營養不足會導致體重及免疫力下降。
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良策
如發現長者有營養不良的問題,可於營養狀況變差前,給予適當的飲食協助。食物提供熱量維持身體活動,而蛋白質有助修補細胞組織,增強抵抗力。
![]() |
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有助大大改善長者的精神及增加體力。 |
高熱量、高蛋白飲食,有助長者減少體重下降、促進傷口癒合、手術及疾病康復,亦能大大改善長者的精神及增加體力。
營養師三大對策
(一)小食多餐
胃口欠佳時,可增加餐與餐之間的小食,正餐便可以吃較小份量但全日亦有足夠營養,建議每天可進食6-8次。可常備一些高熱量高蛋白小食,以便有胃口時,可隨時食用補充營養:
鹹點:高熱量高蛋白的鹹點,包括可試吃片裝芝士、芝士粒、芝士夾餅、消化餅、烚蛋、三文治、點心、鹹包點、茄汁豆、忌廉湯
甜點:高熱量高蛋白的甜點,可選吃蛋糕、蛋撻、西餅、果醬麵包、西多士、甜餅點、豆腐花、燉奶/燉蛋、糕點(砵仔糕、椰汁糕、紅豆糕等)、乳酪、雪糕、布甸、中式糖水(芝麻糊、杏仁露、西米露、蕃薯糖水等)
飲品: 可選全脂奶、豆漿、即沖麥片、果汁、奶昔、朱古力、豆奶等。另外亦可為長者提供營養補充品,不過宜先諮詢醫護人員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,以免造成營養攝取失衡。
圖片來源 : 互聯網